金文作品 | 金文知识 | 加入收藏 金文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金文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.0
金文转换器

当前位置:金文网 > 金文杂谈 >

追根溯源—这些壶竟是历史考点

时间:2023-07-31 04:34:24 编辑:金文君 来源:金文网

秦 权

先导知识:

秦权是秦始皇在全国统一度量衡时统一铸造的衡具,传世和出土的刻有始皇诏书的秦权计有六七十件,材质多为铜、铁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枚自名为八斤权,阴刻诏书四十字,并铸有阳文“八斤”二字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。

现代·龙文 八斤秦权

此作以八斤秦权为原型演化而成,紫砂的独特肌理完美诠释了铜铁器的质感。壶身稳重沉着,盖与壶身浑然一体,拱桥形钮,器身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:“廿六年,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,黔首大安,立号为皇帝,乃诏臣相状、绾,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,皆明壹之”,沉着舒展,结法紧密,古厚之气犹在,极见底蕴。另铸有阳文“八斤”二字。

博 浪 椎

先导知识:

什么是博浪椎?

指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所用的铁椎。秦始皇灭韩,张良为韩报仇,在沧海君处得力士,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,趁秦始皇东游,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。见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。

当代 王强 博浪椎

此壶以紫泥调砂抟制,砂砾隐现,古朴肃穆。壶式摹古,为传统之波浪椎。古之为战争武器,以兵士于马上击出此器,能取人性命。今取杀人之器为饮茶之具,化战争为和平。壶体扁圆,壶肩装饰三处首环,微微凹入的壶盖中央立于一带有孔洞的平钮,钮部链接链条,便于提拿揭盖。通体观之,此壶具有浓浓古韵,睹壶思古,冀望和平。

《孙子兵法》和《孙膑兵法》竹简

竹 简

先导知识:

1974年6月7日,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墓葬中,同时发现了著名的《孙子兵法》和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的《孙膑兵法》等竹简4000多枚。这批先秦古籍的发现,是我国文物、考古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新成果。

现代·李昌鸿 沈遽华 九头竹简茶具

作品创意来源于出土孙子兵法竹简。壶为四方,四面壶体以竹简装饰,并刻孙子兵法内容文字,略呈四方耳鋬,三弯壶流,圆壶口,圆形盖纽,竹节完成拱形成壶纽,提拿便利。壶体中央装饰一凸起丝带中国节,表达捆扎着的竹简。四个品茗杯杯体杯柄均与壶体类似,稍宽大的杯托与品茗杯配合恰当。整套壶各件围绕一个主题构成,是一套设计出彩的紫砂茶具。

三孔布币

布 币

先导知识:

古代农业掘土工具为铲,别称“鏄”。铲状的“鏄币”俗称“布币”。早期布币是空首,继为实首,后为平首。

范惠 一壶独尊(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。)

汉 五铢钱一串

五 铢

先导知识:

什么是“五铢”?

秦制钱币为“半两”。秦亡,西汉初仍使用,民间私铸,出现“剪边半两”,投机商将秦“半两”剪下一圈,7到8个秦“半两”剪下的铜可再铸1个“半两”。吕后发现此弊后主张中央对货币铸造权集中统一,并参与新币设为防剪边,汉代在方孔圆钱增加围边,枚重5铢,形制规整,重量标准,铸造精良,汉“五此生,定了中国钱方的传统这种小钱外圆内方,象征天地乾坤,用篆字铸出“五铢”2字。“铢”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,1两的1/24为1铢。

王莽新朝,禁“五铢”,行“新钱”,仿周制,形式30余种使用不便,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五铢钱制。隋开皇五年“隋五铢”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。唐朝开国后改铸“开元通宝”,流行720年、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“五铢钱”退出了钱币历史舞台,钱币开始向唐宋年号文钱制转变。

清 王东石制五铢壶

此壶以古币五铢钱为题材,然只取其上半部为壶身,上面刮底浮刻“五铢”两字。壶嘴作一弯式,上缘及流口成平面;圈把近半圆,桥纽耸起,两者截面皆外方内圆;壶盖作长圆截一曲面,如月之蚀。全器诸件圆而不满,直而不板,极见造型功力。另一面阴刻一老翁坐于案前,案上放一壶,似在研究饮茶之道,给人在品茗乐趣中视觉美;在其左侧刻有“世间绝品人难识”几字。壶盖内侧及把下有“东石”二字篆书阳文印款。另把下刻:“己卯秋,东石署”。整器型艺双全,设计恰到好处,注重造型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内在神韵,让人爱不释手。

曹亚麟制五铢壶

此壶创意独特,壶身及盖面饰以币纹,壶嘴、壶把与壶钮上饰以鱼纹状,壶钮塑以活环。

明 贾景德旧藏虢叔旅钟

虢 叔 旅 钟

先导知识:

西周虢叔旅钟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作品。钟钲部有铭文4行,左鼓有铭文6行,共计91字。

方尊 谢永新

作品犹如一尊方鼎,四脚装饰精美,壶身向上略收,上部错落有致的圆点令此器更显古风氤氲,口沿印回纹,以凝朴简练的风格使壶器更具庄严、厚重之感,壶钮更似一尊宝鼎,且与壶身成对犄之势。可塑性极强的紫砂土到了作者手里,顿生远古礼器威严、至尊、勃雄的遗韵,精微的雕镂与贴塑艺术在壶上演绎出维系天下的象征。一件小小的紫砂,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侧影,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,现代理念的博采引领,让作品无论造型还是立意,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。

战国 弦纹铜豆

羊 豆

先导知识:

什么是“羊豆”?

“豆”,古代青铜器,专用于放置腌菜、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。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,盛行于春秋战国。山西保德县出士的商晚期带铃铜豆,是目肋已知最早的青铜豆。

豆也属礼器的一种,通常成对出现。对于用豆数量的多少古代也有一定的典章制度。《礼记礼器》载“礼有以多为贵天子之豆二十有六,诸公者十有六,诸侯十有二,上大夫八,下大夫六。”但是,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都较少,这可能和当时人们多用陶豆、漆豆和竹、木质豆有关。“羊豆”,即“祥豆”用以祭祀。“祥”字古体为“羊”。

清同治·蒋万泉制 陈曼生铭 竹节壶

出土于上海金山县松隐乡清代王玷山墓。壶色紫而不姹,红而不嫣。

壶体作圆竹二节干,流为3节,短直遒劲 ;把为5节,弯曲不娇揉;钮3曲、5节,若新篁有生机。壶腹阴刻钟鼎文“单吴生作羊豆用享”,字迹富金石气息,款署阴文楷书“曼生壶盖内钤阳文篆书“万泉”方印。“万泉”即蒋万泉。

“单吴生作羊豆用享”,应是“单吴生”家的“豆”祭器上的刻铭。

豆型壶

觀 |《葡萄桩》范国华

链 接

摶 |《子冶石瓢》王平制 张勇装饰

来源:紫砂中国

Copyright:2014-2023 金文转换器 www.93702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